2020-10-26 17:42
張峯源毫無依法行政的觀念 經發局員工痛苦不堪快垮了

王培堃

  市長盧秀燕特派市長室秘書黃于珊出任經發局專委,不知黃專委在職期間,有沒有發現經發局在局長張峯源的領導下,已快要垮了,尤其是工業科與市場科,不但人心浮動而且人員流動率持續在攀升中,張峯源到底有沒有肩膀扛起局務,或已受到部屬、包商、台開的挾持?造成凡事舉棋不定,局內人員無所適從的狀況。

  經發局工業科在多年前即已建立綿密的利益共同體,內有園區組長林坤足,園區股長聶政偉,工業科長鄭錫禧,主秘蔡珍珍(慈禧太后)局長呂曜志(光緒帝),副市長張光瑤,市府顧問兼市長室主任游湧志,外則台開公司暨包商,造成工業科啥咪攏免驚的行政文化,再加上主秘蔡珍珍為滿足上級及議員需求「使命必達」的作風,工業科早就從根爛掉。

  由新北市府空降而來的張峯源,對工業科的文化一無所知,他又是孤家寡人在台中,難保不受到部屬、包商、台開的包圍示好,尤其是台開自前局長廖德陶引進開發精科園區後,經發局與台開就形同生命共同體,關係錯綜複雜,甚至工業科早就不是市府所屬而是台開所御用,特別是台開的劉愛芬、吳金戎都是高端的公關好手,慷慨大方無微不至,張峯源不被挾持恐怕很難。

  本刊自去年初即多次報導工業科園區股弊端,當時局長高翔說以他的德行及他辦公桌上的關公像,就足以感化那班人,他選擇的是不願面對,原因是主秘蔡珍珍對他太好了,在他住院期間天天有雞湯可以進補,連老婆都沒有這麼好,難怪他到工策會後,還不時提起蔡珍珍的好處。

  張峯源繼任局長後,很快就被那班人包圍,架空副局長李逸安,本人才具又無能罩住全局,對局務天天生悶氣,偶爾還會破口罵人,他對於本刊的報導,只會說「經發局的人,沒有你們報導的那麼壞」,他選擇不面對工業科已爛掉的事實,他認為愛將潘守廉能救起工業科,但如果潘科長有通天本領,他怎會在科內同仁聚餐時,在現場放聲痛哭,肯定是壓力沉重或受到委屈,或也許是受到利益共同體的挾持,不知如何脫困,這可由他稱呼聶政偉為「小聶聶」,稱林盟浤為「大哥」就可看出端倪。

  不除弊,如何興利?工業科園區股的無法無天,對包商的差別待遇,終於引發包商瑞光的不滿,聲言到經發局抗議陳情,局長張峯源才心不甘情不願的令主秘才珍珍主持與包商的對質協調會,結果工業科園區股原形畢露,糟到不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上YOUTUBE搜尋「盧秀燕真不知台中市政府經發局會吃人?」的影音報導。

  不料會後,張峯源居然採取鋸箭法,僅不分青紅皂白的調動園區股基層,對包商的訴求依然不理會,即使瑞光工程申報竣工,經發局依契約應在十天內驗收,張峯源亦完全不予理會而拒不驗收,無視採購法相關規定,一意蠻幹到底,真是太可怕了,依採購法問答篇所載,問:機關辦理驗收作業藉故拖延、刁難廠商,造成廠商之資金積壓,未驗收即開始使用,機關人員有何責任?答:機關人員拖延驗收程序,致廠商未能依期限及相關規定完成領款程序,機關應依採購人員倫理準則第十二條及十三條規定追究相關人員疏失責任,包括依公務人員服務法,公務員懲戒法,公務人員考績法之相關規定,本刊相信監察院對這種事例應會大感興趣。

  但張峯源似乎抓狂了,遲到今年四月二十九日才指示專委黃于珊與二名外聘委員現場履勘,結果再度證明責任不在瑞光,外聘委員的車馬費花了,即使有什麼責任也與張峯源無關,但張峯源已可不用擔負責任也不予驗收結案,寧可白白浪費公帑,到了六月二十四日又與包商協調,請出園區股舊員工作證,還是一樣的結果,更離譜的是瑞光主張調閱一0五、一0六年包商吉豪的檔案,即可瞭解枯木數量的真相,結果園區股主辦傅子純居然表示「檔案遺失」,這是何等大事?張峯源不用追究檔案遺失的責任嗎?傅子純可能也覺得園區股是「是非之地」,已請調外縣市,以免未來遭池魚之殃。

  只因為被懷疑是「吹哨者」,即被刁難至如此地步,瑞光忍無可忍向市議員吳瓊華、楊正中投訴,兩位議員先後與張峯源協調,但事後張峯源的承諾都退票,張峯源寧可得罪兩位議員必有難言之隱,是被挾持了嗎?否則他明知瑞光在一0八年的標案,其實是園區股的救火隊,九月份才進場,前八月因得標包商無法履約而致廢標,園區景觀亂七八糟,園區廠商一再抗議,工業科不得不再次發包,剛好由瑞光收拾殘局,若說瑞光有枯樹責任,經發局恐怕應負十二分之八甚至全部的責任,因為前八月園區的樹木植栽可是處於無人照顧的狀況,可能早就全部枯死了,張峯源若不知這狀況,只能說心態有問題。

  張峯源對瑞光驗收的一再刁難,令人質疑本刊多次報導園區股多個有問題的標案都輕鬆驗收過關,大有圖利包商的嫌疑也形同瀆職,以本刊報導過的豐洲工業區南側溝清淤工程為例,第一次清淤花了七十餘萬公帑,但原擬接管南側溝的水利會,在履勘時認為清了等於沒清,拒絕接管並要求再度清淤,經發局不但沒有追究「驗收」責任,直接再以七十餘萬元第二次發包,結果水利會認可第二次清淤而同意接管南側溝,請問園區股有沒有圖利第一次清淤包商或瀆職?有沒有浪費第二次清淤公帑?結果經發局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瑞光與南側溝的驗收待遇天差地別,其中無鬼,恐怕很難令人相信。

  張峯源還要說「經發局的人,沒有你們報導的那麼壞」嗎?也許最壞的人正是你,事實上,本刊才不擔心經發局的人壞不壞,本刊只關心經發局是否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有這麼困難嗎?